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仪器操作规范--测定条件的选择

作者:奥固鸿已有:N多人关注
测定条件的选择
1、试样取量及处理
根据待元素的性质、含量、分析方法及要求的精度确定。
在火焰原子化法中,在保持燃气和助燃气一定比例的总气体流量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测定吸光度值与进样量的变化,达到最大吸光度的试样喷雾量,就是应当选取的试样量。
防止试样的污染。
2、分析线
通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
3、狭缝宽度
较宽的狭缝,有利于增加灵敏度,提高信躁比。
谱线简单的元素:可选用较大的狭缝宽度。
多谱线的元素:选择较小的狭缝,以减少干扰,改善线性范围。
4、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
在保证放电稳定和足够光强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的工作电流。通常选用最大电流的1/2~2/3为工作电流。
干扰及其抑制
1、电离干扰
某些易电离元素(电离电位≤6eV)在原子化条件下电离,致使基态原子数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消除:加入消电离剂,如测定Ca时加入KCL。
2、物理干扰
试样的物理性质(如表面张力、黏度、相对密度、温度等)变化引起吸光度下降的干扰效应,导致测定误差。标准加入法是常用的消除办法。
3、光学干扰
光谱线干扰  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与被测元素的分析线相近产生干扰。
消除方法为:另选波长或化学方法分离干扰元素。例:测定Fe271.903nm时,Pt271.904nm有重叠干扰,可先选Fe248.33nm为分析线。
非吸收线干扰  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盐类等对共振线的吸收及微小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消除方法为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北京校正、塞曼(zeeman)效应法。
4、化学干扰
被测元素与其他共存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挥发或难离解的化合物而产生的干扰。消除方法为加入释放剂、加保护剂、适当提高火焰温度。
5、灵敏度
定义  能产生1%吸收(或吸光度为0.0044)信号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被测元素的浓度或被测元素的质量。
表示方法
式中,Cx为待测元素x的浓度;A为多次测得吸光度的平均值;Mx为待测元素x的质量。
检出限
1、定义  在给定的分析条件和某一置信度下可检出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2、表示方法  以给出信号为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o)的3倍时所对应的待测元素的浓度或质量来表示。
式中,Cx、mx、V与灵敏度中含义相同;A为Cx浓度溶液或含待测元素质量为mx溶液的吸光度的平均值;o为空白值至少10次连续测量的标准偏差。

24小时客服热线: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

相关热词搜索:仪器 仪器操作 光学玻璃

上一篇:玻璃熔制的基本过程
下一篇:玻璃进行丝网制作的时候,网框要如何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