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玻璃熔制的基本过程

作者:奥固鸿已有:N多人关注
将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纯净、透明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为玻璃的熔制过程,它是玻璃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过程之一。熔制速度和熔制的合理性对玻璃的产量、质量、合格率、生产成本、燃料消耗和池窑寿命等影响很大。玻璃的熔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1、硼酸盐的形成阶段  在800~1000℃,配合料变成了由硅酸盐和游离SiO2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2、玻璃的形成阶段   升温到1200℃,形成了各种硅酸盐和一些熔融体,还剩一些未熔化的石英颗粒。温度继续升高,成为含有大量可见气泡的,温度、成分不均的半透明的玻璃液。
3、玻璃液的澄清阶段   在1400~1500℃,消除可见气泡的阶段,它是熔制过程的重要阶段。
加速澄清的措施:延长澄清时间;提高澄清温度;加澄清剂;玻璃液沸腾搅拌、鼓泡等。
4、玻璃液的均化阶段   目的是消除玻璃液温度、成分的不均,制成均匀、透明的玻璃液以满足玻璃质量要求。
加强均化的措施:不均质体的溶解和扩散、对流,降低表面张力,强制均化(鼓泡、搅拌)等。
5、玻璃液的冷却阶段   目的是将玻璃液的黏度降低到成形所需的范围。
冷却方法:自然冷却和稀释风冷却相结合。
以上阶段互不相同,各有特点,但又密切联系。在实际熔制过程中,各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有些阶段可能同时或交叉进行的。这五个阶段是沿着熔窑的纵向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也是在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进行的。在熔窑的纵向方向形成各自的区域:未熔化的料堆、未熔完的泡沫区和全熔化的玻璃液。

24小时客服热线: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

相关热词搜索:玻璃熔制 玻璃熔制过程

上一篇:光学玻璃的研磨及原理
下一篇:仪器操作规范--测定条件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