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玻璃的定义

作者:奥固鸿已有:N多人关注
目前,玻璃这一名称包括了玻璃态、玻璃材料和玻璃制品。玻璃态是指物质的一种结构;玻璃材料指用作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或新材料的玻璃,如建筑玻璃、玻璃焊料等;玻璃制品指玻璃器皿、玻璃瓶罐等。玻璃材料和制品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如平板玻璃既可称建筑玻璃材料也可称玻璃制品。
玻璃的定义包括玻璃态、玻璃材料与玻璃制品的内涵和特征。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玻璃的定义也不断秀还和补充。其中有狭义和广义的玻璃定义。
狭义的玻璃定义可参见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德国工业标准(DIN)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化工卷和精粹本)》、《辞海(新版)》等。美国ASTM和德国DIN对玻璃的定义为“玻璃是一种在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与此相类似,对玻璃下的定义为“由于熔融物的过冷却,黏度增加所得具有机械固体性质的非晶态固体”,此提法与《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提出的“若液态物体冷却到坚硬状态而没有任何结晶现象发生,就称该物质为玻璃态”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对玻璃的定义更具体化为“在熔融时能形成连续网络结构的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其熔融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无机非金属材料。”200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玻璃的定义为“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此定义与化工卷的定义基本相同,只是删去了“如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
广义的玻璃定义,如《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讲“玻璃是一类非晶态材料“,日本《新版玻璃手册》指出,玻璃为”表现出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物质“,扎齐斯基主编的《玻璃与非晶态材料》指出”玻璃只能指那些表现出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除此以外的其他非晶态可以称为无定形材料“。
将以上狭义的玻璃定义与广义的玻璃定义相比,两者之间有共同之处,即玻璃不是晶体而是非晶态固体或无定形物体,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即狭义定义中对玻璃的组成和制备做了限定;在组成方面,只指无机物质,局限于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甚至专指硅酸盐;在制备方面限于熔体冷却法。
前苏联科学院术语委员会规定介于狭义和广义之间的玻璃定义为“由熔融物冷却而使黏度增加具有机械性质的无定形物质,不论其化学成分和硬化温度范围如何,均称为玻璃,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可逆的“。此定义只对制备方法作了限定,而玻璃成分方面则是很广义的,不仅是无机物质而且也包括有机物等。
以上内容由广州奥固弘玻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4小时客服热线: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

相关热词搜索:玻璃 定义

上一篇:玻璃表面张力的物理与工艺意义
下一篇:硼硅玻璃3.3的再加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