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液黏度对薄玻璃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玻璃黏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超薄高温玻璃成形过程中,黏度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成形过程中,玻璃液黏度产生的黏滞力、重力、摩擦力和表面张力形成平衡力系,使成形过程顺利进行。一定成分的玻璃在某温度时的黏度为常数,所以,通常只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就可以间接地控制黏度,使所有啦边机均处于最佳拉薄温度范围内,形成合理的锡槽温度制度和纵向温度梯度。
2)成形设备参数的影响
啦边机作为成形的主要设备,对于薄玻璃其作用是对玻璃带施加向外展的力,此力的大小与啦边机的各种参数有关。
1、啦边机角度的影响 拉制薄玻璃时,一般情况下啦边机应正角斜置,但首对啦边机的斜置角度要视其线速度而定,当啦边机的线速度低于玻璃带初始平均流速时都要负角斜置,因为此时首对啦边机会对玻璃带起阻流作用,如不负角斜置,极易造成事故。此时负角斜置可防止漫流,但又不至于起到堆厚的作用。最后一对啦边机可正角大角度斜置,这样对保证最终带宽有极大的作用。中间几对啦边机,可正角小角度斜置,横向拉薄力较弱,这对斑马角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是十分有利的。
2、啦边机速度对质量的影响 啦边机速度的设置,偏离平衡厚度越大,速度相对也大。3mm的末对啦边机速度要比4mm大。同一厚度生产时,各队啦边机之间速度也存在一定关系。薄玻璃从1对至末对速度依次增大。相邻啦边机之间的速比不易过大,一般不易超过1.15。如速比太大,就有可能出现横向拉伸-横向收缩-再横向拉伸的情况,也就是相邻两队啦边机间出现“葫芦边”,导致玻璃带忽宽忽窄,对玻璃的稳定控制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3、啦边机头压入的深度对质量的影响 机头压入的深度是工艺参数得以实现的保证。机头压入过深,除作用力发挥不理想外,还会使玻璃板边严重变形,形成永久的机械应力,影响后面的退火和切裁质量,机头压入过浅,会使设定参数失效。机头深度应根据机头处玻璃液厚度来确定,厚玻璃相对压入较深。薄玻璃相对压入较浅,深度应使啦边机的作用力沿玻璃厚度中心传递,这样作用力效果最佳。
4、啦边机参数的对称性 由于啦边机在速度控制方面采取一台变频器对称控制一对啦边机的机头旋转速度,同一对啦边机就不存在速度偏差,但是,如果同对啦边机的斜置角或机头的压入深度存在不一致的话,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玻璃带的横向受力不均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两侧啦边机对玻璃带的节流作用不一致,最终使玻璃带的厚度出现偏差。
5、啦边机对玻璃带的过度冷却 生产的玻璃越薄,在锡槽两侧安装的对啦边机对数就越多,每队啦边机都相当于在玻璃带的边部设置了一组冷却器。因此,啦边机对玻璃带的过度冷却势必会使玻璃带的横向温差加剧,导致锡槽内玻璃带的横向温度的抛物线形更加明显,玻璃带中部和边部的黏度不一致,中部的玻璃液因黏度相对较小而形成“过流”现象,最终导致玻璃带中部明显比边部厚。
3)锡液对流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玻璃从进入锡槽到出锡槽,温度从1050℃左右变化到600℃左右。而锡是热的良导体,所以槽内锡液对流十分强烈。尤其是生产薄玻璃,玻璃带速度快,加速了锡液的对流。锡液温度与玻璃温度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玻璃温度受对流影响加强,从而影响玻璃板的表面质量。因此,要合理的控制锡液对流。
在锡槽的拉薄区域和收缩段使用直线电机,是减少玻璃带下表面光学变形缺陷的有效方法。为生产薄玻璃,啦边机速度必须逐次提高,玻璃带的加速运动促使锡液向出口端流动。为补偿锡液向下游流动,下部较冷的锡液向上游回流。在拉薄区,玻璃处于转变区域,对微小的温差特别敏感,温度每下降一度,玻璃液黏度就约上升4%。各区的黏度差造成了拉伸不均,在玻璃上产生光学变形。
4)锡槽横向温差
鉴于啦边机杆和机头对玻璃带过强的冷却作用,在生产薄玻璃特别是超薄玻璃之前,对啦边机机杆和锡槽的活动边封进行局部保温处理是必要的,适当提高啦边机机头冷却水的出水水温,以降低玻璃带边部的局部冷却强度,减少锡槽两侧活动边封的散热,并开启锡槽边部位置的部分区域的电加热,给玻璃带的边部和锡槽两侧暴露的过冷锡液补充适当的热量,使锡槽内玻璃带的横向温度分布相对均匀,锡槽的横向温差相对减小或被部分消除。
影响薄玻璃质量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流道温度,锡槽的电加热功率的调整,冷却器和挡旗的设置及直线电机的安放的位置,功率的调整,保护气体的分区控制,N2\H2比例,以及锡槽密封状况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4小时客服热线: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